“中特估”与“一带一路”系列研究:“去美元化”背景下 建筑央企布局海外优质资产-今日热文
来源: 和讯光大证券孙伟风/冯孟乾/陈奇凡      时间:2023-06-04 16:57:03


(相关资料图)

持续坚定看好建筑央企的估值修复
我们持续坚定看好建筑央企的估值修复, 并发布多篇重磅报告, 在2022.12.14《新一轮周期下的价值重估——建筑工程行业 2023 年度投资策略》中旗帜鲜明的提出:建筑央企将迎来估值体系重塑,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框架下,破净国企估值有望修复。在2023.1.17 发布的《建筑央企,缘何重估——建筑央企研究动态系列报告之三》中提出,建筑央企板块反转的条件已具备,估值处于低位,而在基本面优异,再融资放开等叠加因素基础上,看好建筑央企估值率先修复至 1 倍PB 以上。
属地化&投建营,建筑央企“出海”不止于工程境外业务一直是建筑央企的重点发力方向,且在国际上具备较强竞争力。根据2022 年度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的“最大250 家全球承包商”榜单,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冶科工、上海建工包揽前7 位。2015-2022 年,七家建筑央企(不含中国能建)海外业务营收增速CAGR 为7.4%。
工程承包是我国建筑央企“走出去”的重要抓手,然而为做大、做优、做强海外业务,各家企业都在走好属地化之路,并积极推动投资运营类项目。建筑央企利用项目所在国的信息和资源优势,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力地提升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如:
中国中冶、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和中国电建,均在境外控股或参股矿山项目。
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在境外电站运营,中国交建在境外BOT 公路运营等与主业相关项目上也多有建树。
“去美元化”背景下,央企优质资产获取速度有望加快美元在总外汇储备货币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外汇储备短缺且管制较为严格的情况,这将抑制外资投资参与建设的强度。此外,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受阻,发展中国家基建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更加紧张。近期各国基于自身长期发展的需求,纷纷出台相关举措,在经贸合作中加强本币结算,“去美元化”趋势渐起。这一变化对国内建筑承包商获取优质海外资产提供新的契机:1)本币结算使发展中国家因外汇不足形成的投资束缚有望放开;2)业主由于资金短缺对于进行一体化的投资、开发及运营项目的需求更加迫切;3)经营活动增强、投资力度加大,则建筑央企获取更多资源型资产的话语权提升。
投资建议:在“去美元化”的背景下,通过本币结算,海外业主可利用的资金范围扩容。而建筑央企则可凭借自身资金优势,优选优质项目实施“投建营一体化”,并可以借助积累的当地资源,进行属地多元化业务的拓展,海外运营资产体量有望迎来加速扩张,增强长期投资价值,继续看好建筑央企估值率先修复至 1 倍PB 以上。推荐: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中国化学。
风险分析:全球“去美元化”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